29

17/06

从“扎眼儿就戴”看嫩江玛瑙的文化内涵
0
从“扎眼儿就戴”看嫩江玛瑙的文化内涵

内涵_看图王.jpg

嫩江玛瑙“扎眼儿就戴”近两年来“火”了。广播电视、网络报刊、微信平台纷纷就嫩江玛瑙“扎眼儿就戴”现象评论报道,在全国各地举办的嫩江玛瑙精品展上优质的嫩江玛瑙“扎眼儿就戴”原石挂坠叫价都在2000元以上,一时间“扎眼儿就戴”成为街谈巷议和网络微信中的“热词”。

透过现象看本质,嫩江玛瑙“扎眼儿就戴”原石挂坠火热的背后,不仅仅有经济价值的推手,最主要的是嫩江玛瑙丰富的文化内涵为“扎眼儿就戴”提供了深层次的人文哲学、历史传统层面上的支撑。

俗话说的好:“金银财宝,不如玛瑙。”中国人自古对玛瑙情有独钟,是古人最早认识、使用、珍爱的玉石之一,直到当下,玛瑙仍然凭借其“百变姿色”独树一帜,占据了国内玉石市场七分天下。

玛瑙文化的发展与中华文明的发展有着不解之缘。中国玛瑙文化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玛瑙文化在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作家唐伟依循章鸿钊先生“和氏璧材质可能为玛瑙”的说法,并比照《韩非子》一文提到的四大特征,提出和氏璧的“绿玛瑙说”,即和氏璧是一块珍稀罕见的夹胎草绿玛瑙。近来多位玛瑙研究专家结合文献记载与实物分析,认为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中国最贵的石头”--东坡肉,即为当年进贡给康熙大帝的嫩江流域所产玛瑙象形原石。

玛瑙,由于其分布广泛,得之相对较易,自古至今都是人们选择、使用、收藏的主流玉石品种。玛瑙文化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一种代表,还体现出儒家文化深邃内涵,温润、典雅、看似柔和实则坚硬,历代文人在把玩欣赏玛瑙时都催生出对世间万物的一种体悟,一种理解,一种习得。历史上传承下来的玛瑙艺术品,经过岁月的雕刻与时光的磨砺,升华成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随着时代的更迭,在中国人的心中“德”字潜移默化成为以玛瑙为代表的“玉”的代名词。固有云“玉,有五德”,即“仁、义、智、勇、洁”。“温润如玉”,以纯洁的特性赞美人性与品德的优秀。中国人以玉比德继承和发扬着“君子如玉”的高贵品质。

玛瑙,还凝聚着一种信仰的力量。关于佛教七宝,不同的经书译本有所不同,但不管是哪种说法,玛瑙都位列其中。自古以来玛瑙一直被当为辟邪物、护身符使用,象征友善、爱心和希望。在西方魔法里,魔法师教人将自己的愿望写在一张纸上,折叠包妥,静心冥想过后,再放入玛瑙聚宝盆内,至少要放一天一夜,让能量在其中激荡强化,取出后,将之火化烧掉,借助火的力量,将你的愿望传入自然界,多能心想事成。据说日本天照大神的三大神器之一“八尺琼曲玉”就是一块月牙形的绿玛瑙,古代天皇的儿子武尊险境中取“八尺琼曲玉”摩擦,得火焰脱困……

玛瑙也象征着权力与财富。中国古人视玛瑙为珍宝,在《天工开物》、《艺文类聚》等古书籍著作中把玛瑙归纳为“珠玉”“宝货”“珍宝”类,是权力、等级、财富的标志。玛瑙器具被古代统治阶级拥有,以玛瑙彰显其权力。玛瑙的拥有者一定是达官贵族,其被赋予的社会属性毫无疑问地成为等级和名分的象征,被历史打上了权利的烙印。

嫩江玛瑙作为玛瑙家族中的更为珍稀的“水冲籽料”,在具备玛瑙所有文化基因的前提下更有其独到之处。“千种玛瑙万种玉,咱家火石数第一”,这句笔者原创、充满对家乡嫩江玛瑙优异品质、文化内涵、发展前景高度自信的推介语,绝非妄言。中国现存最早的文物鉴定专著,书成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的《格古要论》中对嫩江流域的玛瑙记载如下:“玛瑙多出北方,……坚而且脆,快刀刮不动,凡看碗盏器皿要样范好,碾得薄不夹石者为佳,其中人物、鸟兽形者最佳。”嫩江玛瑙质地坚硬、有胶质感、未经染色和高温优化,且象形度能得到大多数人认可和共鸣。“象形”是嫩江玛瑙的最优特质,“象形”是赏石界公认的赏石标准之一,嫩江玛瑙象形石尤其被世人青睐。它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物,是赏石爱好者的文化修养与善于发现的慧眼赋予了象形石以生命和灵魂。欣赏象形图纹玛瑙最大乐趣就是不断的发现过程,欣赏象形图纹玛瑙的过程就是检验赏石者文化底蕴的过程,就是挖掘嫩江玛瑙文化内涵的过程,就是对赏石者心灵的洗礼、冲击、震撼和共鸣的过程,欣赏过程会给欣赏者带来无比的心灵愉悦和满足。

倘若,您得到一块嫩江玛瑙美石,不满足把玩欣赏,而希望她与你朝夕相处、形影不离,那您立马“扎眼儿就戴”,这一戴可就彰显出了您的文化品位和独特审美。

嫩江玛瑙,定会给齐齐哈尔这座中国最北方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增添更绚丽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