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机遇真抓实干 努力促进电商产业发展
2014年12月我县电子商务被确定为黑龙江省第一批7个试点县后,2015年8月份正式启动,自建电商平台“黑土生态网”,主打北纬47°寒地黄金黑土带生态有机概念,上线本地特色农产品7大类422个品种,APP和APK移动客户端已正式上线运行。成功引进阿里巴巴集团农村淘宝项目入驻我县,目前取得了特效的成果。


一、强化基础建设,提升硬件服务能力
一是完成两个运营中心建设。建成县级电子商务创业中心和农村淘宝运营中心。依托电子商务综合示范县县级运营中心,建设了占地2,200平方米的电商创业园,四层1,570平方米的电商运营中心和380平方米仓储库房。二是加快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网点建设。建设了电子商务进农村村级服务站101个,建成农村村级淘宝站点46个,总计覆盖109个行政村,占全县行政村的58.6%。三是完善物流体系建设。成功的引进菜鸟物流,对全县的物流快递业务进行整合。占地面积21,000平米的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物流中心已完成选址和土地征用工作,同时完成了二栋总面积5,600平方米的商品库房建设。
二、强化教育培训,提升干部群众认识
一是多角度开展学习培训。努力推动全民触网,消除全民意识荒漠,并破除思想藩篱。我县定期邀请国内知名电商企业负责人、专家到拜泉开办电商大讲堂和手把手培训班,进行集中培训29期,培训8,012人次。其中,千人培训2次,500人培训3次,300人培训5次。额外专题开展了300人次的残疾人培训班。二是充分挖掘本地潜力。在 “首届齐齐哈尔市青年绿色有机食品电子商务大赛”中,我县共组织63支青年电商代表队参与,此次参赛队伍为全市最多。共有17支代表队杀入到复赛,4支代表队挺进决赛,数量为各参赛队第一。经过激烈角逐,最终我县获得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1名和大赛优秀组织奖。此次大赛获奖作品是全市数量最多和分数最高的县级参赛队伍。三是引导青年农民网上创业。开展了免费辅导,免费培训,免费创业,免费就业为核心内容的“四免”活动。团县委探索“互联网+共青团+农产品”特色微商销售模式,选出了10名优秀青年电商典型。在此推动下,全县网店数量迅速增长,截止2016年末,全县在各级电商平台上开设的网店数已达到6,480家,较2015年增加467家,增长23.2%。
三、强化扶持引导,营造干事创业氛围
一是加大对外宣传力度。邀请中央电视台黑龙江站、光明日报黑龙江记者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黑龙江记者、人民网黑龙江频道、中国新闻社黑龙江分社、黑龙江日报、黑龙江广播电视台、东北网、黑龙江经济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对鸭稻共栖有机水稻核心示范基地和企业电子商务进行了专题采访。中央电视台在黄金时段进行了专题报道。国家发改委网站、网易等多家国家级新闻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二是积极鼓励电商创业就业。通过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实施,直接或间接带动电商创业就业636人,其中,农村青年232人,返乡大学生136人,返乡农民工114人,农村妇女149人,残疾人5人。选出青年创业者典型,让一批具有创业梦想的青年回到了拜泉,其中:时中乡军民村的齐波,放弃了北京优异的工作,回乡投资创建了盛世粮仓有限公司,创立了“时中稻”有机大米品牌。种植水稻3,000亩,杂粮500亩,并全部通过网络销售,已经预售大米400吨。瓜先生(李长龙)销售市场由北京扩展到上海、江苏等地。2015年结识台商,开始向国外销售。仅3个月时间南瓜在网上的销售量达到了8万斤以上,今年预订销售可达50万斤以上。电商合伙人—豆包姐妹花(刘洋、刘璐)通过学习电商知识,打破了传统的销售模式,运用微商销售模式,把家乡特色传递到全国各地,同时带动了当地63名村民就业,其中贫困户为32户,每天的销售量可达2,000斤。三是加大扶持力度。我县制定并出台了《拜泉县电子商务奖励扶持办法》,对于返乡创业的青年,在企业注册、小额贷款等方面给与扶持。县妇联在小额贷款方面倾斜于妇女,共为从事电商创业的女性提供5万元以内的信贷扶持,全县累计投放329万元。县政府设立了本地农特产品上行销售奖励补贴专项资金,用于电商企业销售本地农特产品的奖励基金。
四、强化融合互动,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一是促进了县域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推动我县东辉超市、水星家纺、老北京布鞋等多家县域实体店主动拥抱互联网,进驻我县自建电商平台—黑土生态网,实现网络销售,加速转型升级。推动了鸿翔亨利米业、瓜先生、盛世粮仓、绿博食品等具有一定生产规模、拥有品牌、符合质量安全要求的合作社、农村生产企业、生产大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开展网络销售。二是促进了县域网络交易额大幅提升。2016年,全县网络交易额实现9,850万元,同比增长38.7%。其中,利用各大电商平台和自主电商平台、微信平台、工商融e购银行积分兑换系统等进行线上销售累计达到了近4,300万元。我县鸿翔亨利米业有限公司“双十一”期间单日销售最高达到了1,200单,电商销售收入实现2,200万元。村站合作人农村特产人家和东北农村特产店达到了4皇钻级别,在东北地区淘宝网店排名第2和第3,线上年销售额达到近900万元。 2016年,全县146个村级服务网点实现网络交易额5,000万元,同比增长61.2%。其中,网络销售额实现1,420万元,同比增长51.6%。三是促进了电商扶贫工作有效推进。我县研究制定了《拜泉县电商扶贫三年实施计划》,重点扶持104个贫困村的电子商务应用。目前,已完成村级服务站与所在村贫困户的对接,每个村站对接3个贫困户,带动贫困户336户,共计覆盖97个贫困村,占全县贫困村的93.3%。
五、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一是健全领导协调机制。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各位副县长任副组长,各乡镇和相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拜泉县电子商务三年发展规划》和《电子商务进农村实施方案》、《招募合伙人方案》、《选址方案以及宣传方案》。二是健全了项目资金管理机制。县纪检、审计部门加强项目资金监管。及时公开项目申报、评审、评估和招投标等环节工作情况。资金拨付使用严格执行申请、验收、审批等财务制度。到目前为止,我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已完成投资3,383.5万元,其中,国家支持专项资金拨付1,800万元。三是健全了市场秩序监管机制。由县公安网监大队、县工商局、县消费者协会、县电商办等部门共同组成农村电商工作组,负责农村电商市场秩序常态化监管,有效杜绝了网络销售虚假和欺诈行为,为电子商务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氛围。
六、下步工作安排
一是强化政府投入和扶持引导。构建综合化的县域电子商务平台。加快建设完善县域电子商务产业园区,整合电子商务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现有的电子商务创业园和物流中心的基础上整合县域电子商务资源,统筹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为乡村提供电子商务产品实体展馆及相关美工设计、线上推广、客服外包等服务功能。加快构建权威的县域电子商务平台(如特色中国·拜泉馆),塑造地方品牌。立足县域优势产业,完善产业规划,有侧重地选择1-2个特色产品作为突破点,进行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提高县域农产品、工业品质量的可信度。整合县域物联网资源,对于具备发展潜力的企业和产品提供政府背书,加强对电商产品质量监管。
二是强化内在素质提升驱动力。下大力气统一县域内特色产品的品牌,注册县一级公共商标,实行地标产品授权使用管理。对于同质化严重的产品进行清理整顿。对于具备优势特色的产品在对上争取资金补贴、专项扶持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照顾。加大对乡村电商创业的资金、土地、人才政策扶持。通过补贴,鼓励各乡镇结合自身特色产业优势,扶持农业合作社、农家乐等积极触网宣传、交易。鼓励农商行、农信社等为潜力大的初创电商、成长型电商提供低息贷款服务。加大对县级产业园区小微电商的日常运营、网络推广提供相关补贴。通过政策吸引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和自然人投身电子商务创业。
三是打造外向型电子商务体系。实践证明,地域差异越大,对于异地产品的需求和新鲜感就越强烈,越是中低端的产品和原字号的产品就越容易走出去。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对市场需求的研判力度,组织专人根据市场前景及时研究调整供给侧结构优化。特别是依托齐齐哈尔覆盖东北亚区域大物流和我省大力发展对俄贸易的有力契机,引进从事出口电子商务贸易的第三方合作伙伴,力争实现拜泉特色产品走向世界。
四是重点建设标准化食品加工园区两处,达到SC食品生产许可的标准;配建食品生产溯源系统,实现食品生产、加工全程监控,推动拜泉当地特色农产品上行;打造了具有拜泉特色的食品生产、加工、电子网上销售为一体化的食品加工电子化商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