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22/02

农村电子商务标准化培训教材
0
农村电子商务标准化培训教材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8号)、《财政部办公厅、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5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师范工作的通知》(财办建〔2015〕60号)和《商务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通知》(辽商电商函〔2020〕144号)文件精神,促进农村电子商务标准化发展,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宣传和人员培训,总结北京网库、豪玛集团等电商服务企业培训经验,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编写本教材。

1.1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趋势

1.1.1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1.1.2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问题

1.1.3电子商务扶贫长效机制构建建议

1.2县域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及运营模式

1.2.1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建设

1.2.2农村电子商务培训体系建设

1.2.3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

1.2.4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体系建设

1.2.5农产品电子商务供应链体系建设

1.2.6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体系建设

2 农村电子商务实施技术

2.1阿里巴巴店铺运营

2.2微店运行与营销推广

2.3微信公众平台运营推广

2.4移动电商运营实务

有关数据显示,富裕县4G网络以及互联网光纤已经全覆盖,网络使用费用已大幅下降;智能设备,如智能手机、电脑等智能终端设备已逐渐普及;支付方式,如支付宝、微信、银行卡等越来越便捷;农村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103个行政村落都已经完成了道路硬化,交通方式更加便捷;物流体系不断完善,物流网络的覆盖面积不断扩大,随着物流行业的迅速发展,现已达到物流、快递全覆盖。

  二、经营模式逐渐丰富

  经营模式大致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是农产品加工企业依托现有的电商平台进行网上销售,如淘宝、拼多多、京东等已经建设完备的电商平台;第二种是线下服务站,富裕县成立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统筹县域电子商务发展,统建99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全县“源宝裕农”电子商务村级服务站全覆盖;第三种是企业、电商带头人借助手机移动端抖音、微信、直播等平台来建立电商营销网络。

  三、政府支持力度愈加增大

为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的开展,本着政府引导、扶持,企业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富裕县政府制定出台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扶持政策措施。
(一)给予财政支持:在建设县级运营中心;建设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建设乡村物流体系;建设县域电商培训体系;建设阿里巴巴特色中国、农村淘宝及自建平台等方面给予专项资金扶持。
(二)给予办公与物流场地支持:对县级运营中心提供办公场地或给予免租金支持;对未来打通乡村物流而建设的物流中心、仓储基地提供场地或给予免租金支持;对承担县域电商培训提供培训基地或给予免租金支持。

(三)给予税费支持:对农户和农产品企业开设网店等电商方式销售本地农产品免征增值税;对向农民直接购进农产品进行销售的执行农产品增值税抵扣等相关政策;

(四)给予融资支持:给予贷款低息、免息等优惠政策;对优秀电商创业人员和优质电商项目给予信贷支持,出台针对电子商务就业、创业的优秀企业和个人的评选办法,树立典型。

    (五)给予其他政策支持:协调电信部门,对农村普及宽带资费给予优惠;协调电信、医疗结构、银行等国企和事业单位,对农民网上缴费、网上就诊挂号等远程便民服务提供便利。

    四、支持本地产业发展

  无论是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线下服务站、手机微平台,销售的产品品种以桓仁地理标识产品为主,支持品牌建设与推广,包括人参、冰酒、大米、大榛子、松子等当地特色产品以及其深加工产品。

  五、用户认可逐步提高

  目前来看,大多数企业认为电子商务平台不仅是企业产品的一个重要销售途径,还是一个很好的宣传平台,能够有效地推动产品的线上以及线下销售。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将销售范围不断扩大,实现销售金额不断增加的目标。因此,越来越多的农户希望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解决自产农产品价格低、销售难等问题。

    六、经济效益逐年提升

大部分企业在开通电商平台之后,其销售数量、销售金额都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参与人数急剧增加、产品种类日趋丰富、经营能力逐步提升。

1.1.2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农村电商人才匮乏

  据调查,农村电商企业工作人员大部分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由于农村的特殊环境、薪资待遇以及社会认可度较低,而大学生更愿意去寻求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导致企业的人员流动性较大,人才流失现象时有发生。农村仍然缺乏电子商务高新技术人才,营运专业团队建设仍然达不到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个体户占比较低

  大部分农民虽然知道“网上购物”甚至对网上销售很感兴趣,但是,由于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只是了解基本的手机购物流程,对于电商营销知识仍然相对匮乏。

1.1.3电子商务扶贫长效机制构建建议

针对以上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于电商扶贫长效机制的构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发挥政府的支撑作用

  在农村电商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应配套电商扶贫政策倾斜,同时,加强农村电商配套的基础设施,尤其是农村的存储设备、物流冷链等;进一步加大政府税收政策对农村电商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政策支持,增强财税政策的引导作用。

  二、打造特色产业,提高网络销售量

富裕县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及地理位置,拥有丰富的特色产品,且价格低廉、质量上乘,但由于知名度在全国范围仍影响较低,需要加大宣传推广,鼓励农特产品企业树立品牌意识,着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受到消费者信赖的品牌。重点扶持贫困村电商产业发展。建立贫困户与涉农企业、流通企业、电商带头人利益联结机制,在农产品生产、收购、加工与流通等领域,注重贫困户帮扶。

    三、拓宽农村电商的经营思路

  如今“互联网+”时代下,农村电商不再局限于产品的销售,在产品或服务的购买以及销售环节有待提高,例如“乡村旅游”“农家乐”等具有农村特色的服务,积极推进和创造“乡村旅游+农产品产销+特色农村服务”等新模式,为农村电商开辟新的道路。

1.2县域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及运营模式

    一、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建设

    利用已有社会资源,建设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装修满足电商孵化、运营及办公需求,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和专职运营人员。能围绕农村电商发展需要,具备电商孵化、人员培训、包装设计、营销策划、产品展示、电商扶贫等功能。能为从事网络创业、服务人员、贫困户提供技术支持、信息服务、营销推广、管理咨询、金融服务及其他增值业务等服务,可为入驻公共服务中心企业和青年创业者提供3年免费办公用房。

    二、农村电子商务培训体系建设

    (一)培训中心建设

    建设拥有齐全电教设备的培训中心,有能供学员学习、实操的相关设备等。

    (二)培训

培训中心针对公务人员开设以县域电商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等课程为主的培训;针对村民、贫困户开设以电商趋势分析,农产品网销,网络购物平台,电商交易安全等为主题的普及式培训;针对电商创业的人员(贫困户)开设以各大电商交易平台的店铺注册、定位、装修、运营推广及客服服务等创业培训;针对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合伙人开设以多平台销售、农村信息服务、农产品销售技巧等内容为主的技能培训。培训有时间、地点、内容、授课人、签到名册、联系方式、现场照片、通知等证明材料;授课人员具有实际店铺运营业绩资历的讲师或教师的资格认证;要严格培训考核管理,提高培训网创成功率。

    (三)宣传

全县性电商产业推广,如政府组织的农产品上线发布、电商创业大赛等;对农村宣传推广,包括农村网点情况、农民消费习惯引导等,有宣传方案,有宣传内容,并报县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在县外媒体宣传推广桓仁电商发展。

    三、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

    (一)县级仓储物流中心

    县级电子商务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建设,需整合县域资源,拥有2000平方米以上运营场地及相关设备,建设具备网上购销商品的仓储、品控分拣、打包配送等功能,有完整、真实的配送记录。县级配送能力必须能够覆盖全县所有镇、村服务网点,镇级配送能力必须能够覆盖本乡镇村级服务网点。

    (二)乡、镇级物流周转中心

    建设4个乡镇级物流快递周转中心,要求分别建在“东、西、南、北”四路人口密集的乡镇,交通便利处,每个周转中心建筑面积不得低于70平方米,具备服务站和区域仓储配送中心功能,有产品展示间,能服务本行政区域内所有村级服务网点,能完整、真实的反映配送记录。

    (三)村级“最后一公里”

    建设不少于60个村级物流配送站点。以县级、镇级物流中心形成商品分拨节点,以村级配送站支撑基层物流网络,确保物流、快递三天内送达,解决农产品上行“最初一公里”、下行“最后一公里”。

    (四)对于承担项目建设任务的物流企业购置车辆及运营维护费用给予支持。

    四、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体系建设

全县村级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全覆盖,服务站须有固定的经营场所,须配有电脑、电视(50寸)、办公桌椅、展示柜等硬件设施。至少配备1名专职人员,且参加过相应培训。具有农村电子商务普及,网上代买代卖功能,承担快递收发工作,能够提供网上缴费、创业指导等便民服务。门头建设特征醒目,具有统一形象设计,统一店铺标识。
项目实施期间,项目承办企业负责统计村级合伙人姓名、地址、联系号码、协议、网点图片、身份证复印件、网上交易额证明等数据。

    五、农产品电子商务供应链体系建设

    (一)支持建设农产品加工处理中心。支持建设农产品标准化、分级包装、初加工、配送等配套设施齐全的加工处理中心。

    (二)鼓励电商企业与桓仁生产农产品企业联合生产,研发新产品。

    (三)鼓励电商企业积极申报SC认证,规范食品的生产、加工流程,为农产品上行做好保障。

    (四)支持培育名优农产品品牌。积极做好县域农产品的深度挖掘和精细化开发,开展农特产品品牌策划、营销、推广,提高产品质量和知名度,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标志性农产品品牌。

  (五)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逐步建立覆盖生产和流通的信息溯源系统。

  (六)鼓励建立本地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分级包装、品控、运输等地方和企业标准体系。

六、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体系建设

    (一)建立辖区内农产品网络销售扶持机制。

针对符合条件并入驻桓仁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的农产品销售企业,进行评选奖励。

    (二)针对入驻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的农民及青年创业者进行评选奖励;同时,农产品全年网络销售额达100万元及以上,适当给予一定金额奖励。

    (三)支持入驻桓仁并为多家本地企业服务的电子商务运营商补贴政策。

    (四)鼓励电商企业利用第三方平台开设地方特色馆,培育推广本地品牌,促进本地特色农产品销售。